2007-05-15

紅鼓魚養殖

紅鼓魚自一九八九年由水試所引進,一九九二年由民間進行人工繁殖,在國內經多年來業者與有關研究單位合作,終於建立起該魚種的繁殖技術。此魚肉質相當鮮,成長快且成本低之優點,頗受消費大眾之歡迎,但限於國內市場有限因此產量不,倘若國外市場之拓展成功,是值得推廣養殖的魚種。
紅鼓魚魚體稍呈紡綞體而側扁,背部顏色較深,尾柄具有一褐色圓點。紅鼓生存溫度範圍在2-34℃,生長適溫為 12-30℃, 屬廣溫且廣鹽性魚類,生命力甚強,為肉食性魚,性兇猛,掠食性強,喜捕食小魚、昆蟲等,通常在水溫低,池水混濁或風浪過大時,會停止攝食。
種苗生產與繁殖方法
紅鼓的繁殖幾乎全是自然產卵;人工催熟、採卵甚少採用的原因乃由於該魚種的卵呈多次成熟、分批產卵所致。在產卵期間十到十五天左右,便可將養殖一年半以上之雌雄種魚放入產卵池。雌魚宜選腹部膨脹而柔軟、生殖孔稍充血者,雄魚則選取體型較大者為宜,產卵池池底以硬底為佳,水深維持在八十公分以上。
(一)種魚培育:
繁殖用種魚來源有二,一是購自一般養殖池,一是自行培養。前者的品質及來源較不易控制,而以後者較佳。培養池不必很大,以三百坪左右為宜,水深約一公尺以上即可。
(二)繁殖方法:
紅鼓的產卵期因地因時而異,通常在水溫18-24℃之春秋季為主,本省北部的產卵期約在清明後到五月中旬這一段時期,而南部可能提早一至二個月。紅鼓在繁殖期間只要環境適宜、水溫穩定,幾乎是整年都有種魚產卵。但紅鼓有大吃小的特性,因此必須檢視產卵。若有產卵則將產卵箱移到孵化池孵化,而換入新的產卵箱。孵化池大小、水深等視日後培育稚苗到何種體型而定。
(三)幼苗培育:
剛孵化之之幼苗平躺於池底,至孵化後三至四天才會開始攝食。從第七天起可逐漸投餵豐年蝦無節幼蟲,此階段幼苗的攝食行為與消化能力均極快速。早上天亮時便可開始投餌,通常二至三小時投一次,每次須投入足量的餌料,否則會發生殘食現象。培育十天後,體長已達0.9公分,此時可以開始投餵較小型的水蚤。十二到十三天體長可達1.2公分左右,此時不論在孵化池或是移到魚苗培育池,均可投餵中型水蚤;於十七到十八天起可以投餵大型水蚤;待長至二公分左右,可用水蚤或絲蚯蚓馴餌,然後再改用人工配合餌料如下雜魚漿摻混鱒魚飼料作成的粒狀餌,每三到四小時餵一次,體長達五到六公分即可放養。
養殖管理
養殖期間必需注意下列管理事項:
1.每日必須巡視養殖池,避免池水過於肥沃或混濁。
2.飼料中添加適量之維生素及礦物質,以維持正常營養需求。
3.初放養時魚苗之體型必須大小一致;放養後二個月左右,即應於天氣良好之早晨施行分養,將不同大小者選別放入不同池中繼續飼養。
一般魚貨處理方式鮮魚除直接配送至各消費地魚市場外,餐廳亦可以生魚片型式銷售,少數外銷加工後製成魚排或煙燻外銷國外。
未來展望
由於成長快速優點換肉率高1.5:1,由3公分苗養至體重600 克僅需四個月,每台斤成本僅需35元,加上養殖環境不受限,本省各地均可養殖,為內陸養殖大型魚種,應可發展為國際性魚種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