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5-04

吳郭魚之繁殖

吳郭魚繁養殖介紹
【繁殖介紹】-- 吳郭魚之繁殖

吳郭魚養殖要點 蔡添財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鹿港分所
一、前言
吳郭魚類是目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主要養殖魚種,分布於南美、歐洲及遠東地區至冬季低水溫20。c等溫線之間的區域。由於吳郭魚類生活史短,種苗可充分供應,對環境抵抗力強,可以高密度養殖,並可利用植物性飼料,且成長快速,易於捕撈、搬運,肉味鮮美,廣受消費者喜愛,是全世界,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重要動物性蛋白質來源。
二、放養前應注意事項:
首先要了解自己池塘條件,決定放養何品種的吳郭魚,在那裏買到均勻體型的魚苗。然後著手整理池塘,徹底清除污泥,殺除雜魚,尤其肉食性魚類,以免其捕食新放養的魚苗;消毒池塘防止疾病及寄生蟲發生。池塘整理後約一星期就可注水,注水口要用細網過濾,防止雜魚隨水流進入魚池。同時添加有機或無機肥料,培養適當的藻類及動物性浮游生物,供魚苗攝食。藻水亦能提供作為隱蔽,保護魚苗防止被鳥類捕食,尤其紅色吳郭魚由於體色鮮豔,更需要有防鳥設施,否則活存率會很低。池塘整理後就可準備放養魚苗,魚苗放養前最好用5% 以下的食鹽水浸泡約30分鐘消毒,並可去除身上之寄生蟲。
三、養殖期前段養殖管理應注意事項:
魚苗放養後可以池塘中的動物性浮游生物及池塘邊的附著藻類為餌。另外需要投給適量微細之餌料,儘量分散讓所有魚苗均能吃到食物,這樣才不會造成魚苗大小參差不齊。投餌的同時要進行馴餌,這是養殖初期最主要的工作。馴餌成功,在爾後投餌時才不會有投餌過量,引起水質惡變,致使魚苗死亡造成損失。魚苗池可以不必太大,方便馴餌,放養密度亦可高些。每日投餌以多次投餵比較好,投餌量以魚體重的3-5%為限。在每日投餌時,同時要注意魚兒攝食的情況,這是魚類養殖每天最重要的時刻,可以掌握池魚大部分的狀況,並做最快速的適當處理。幼魚期最大的問題是投餌過量引起水質惡變,這不但會影響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,亦會造成寄生蟲繁生,主要的寄生蟲為魚虱、車輪蟲、指環蟲等。此時就要適量換水,並施用化學藥劑如有機磷劑或福馬林藥劑。
四、養殖期後段養殖管理應注意事項:
幼苗長至20-30公克以上時,就可移放至較大的養成池中繼續養成。此後成長快速,必須供應充分的餌料及充足的氧氣。集約養殖情況下放養密度高,要有水車等供氣設備。投餌以多次投餌為佳,投餌量以體重的2-3%最好。此一階段由於池魚快速成長,密度亦逐漸增加,宜注意因氣候驟變悶熱所造成池水缺氧引發的泛池。或因連續陰天或下雨,造成池水產生變化,很容易引起病變,此時要注意池魚動態,如果池魚聚集,食慾不振,這表示已感染寄生蟲或其他疾病,需要立即換水或藥物處理以免造成損失。如果上市前氣溫已下降,投餌亦要注意減量,以免因消化不良引發腸炎,或攝餌不佳造成池水不良引發白點蟲寄生。高集約養殖池中,由於天然餌料不足,完全靠人工飼料提供營養,如果飼料品質不佳,有時會引起營養不良的症狀,此時池魚活力減退、尾鰭出現糜爛,且池魚聚集在注水口或打氣頭附近。這亦會影響魚體品質,宜加以注意選擇較好品質的飼料以避免此種現象。
五、收穫階段應注意事項:
在收成前,如果魚體肥滿度不佳,就要提高投餌量及提高飼料蛋白質含量,增加肥滿度,提高漁獲收益。同時要特別注意池魚是否有臭土味,這與養殖信譽與價格相關。發現臭土味時要設法大量換水改善水質環境,減少引起臭土味的有機物質或在收成兩星期前添加食鹽,維持10%的濃度亦為有效去除魚體臭土味的方法。平時必須控制引起臭土味的藍綠藻之成長,控制投餌量避免池水優氧化,能減少臭土味的發生。上市時市場的掌握非常重要,能在高價時出售對收益的差別很大。在沒有越冬設備的養殖場就要提早規劃上市,以免寒流來臨時市場價格暴跌。
六、其他注意事項:
雖然吳郭魚養殖容易,沒有特別技術的要求,但是養活容易,養好卻需要有良好的規劃和管理。特別在高密度養殖時仍然會有疾病的問題。疾病除了會造成大量死亡外,同時會影響吳郭魚的成長、肥滿度、對環境抵抗力弱等的問題。多數的病害是環境不良或管理不當所引起,因此適當的照顧、正確的管理是防止各種疾病發生的最好方法,而正確診斷,適當用藥則是疾病處理的不二法門。
吳郭魚對疾病抵抗力強,雖然經常會有寄生蟲寄生,但只要平常飼育時注意池魚活力,及早處理不致有大量死亡的問題。吳郭魚出現最嚴重的死亡病害為疑似鏈球菌、立克次體病或為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害。此病發生在冬天或初春低水溫期,如果此時管理不善,水質不良就容易引發此病造成大量死亡。因此妥善管理維持良好水質,才可避免此種損失。目前吳郭魚養殖最主要的問題在冬季低水溫,它可能引發重大疾病,或引起大量死亡。如果養殖場無越冬條件及設備,放養魚苗就要儘量提前在四月初水溫上升時放養,或放養經越冬的較大吳郭魚幼魚,如此才能在冬天寒流來臨前收成,減少損失。

沒有留言: